十二指肠瘘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抑酸神药奥美拉唑是如何发家的
TUhjnbcbe - 2023/5/7 23:16:00
                            

石浩强

上海交通大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副主任药师

“十人九胃”,很多人都有胃病,消化科也常人满为患。

胃酸过多是胃肠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常见的病因之一,而奥美拉唑作为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PPI),可以有效且持久地抑制胃酸分泌,从而缓解胃部不适,属于消化科较为常用的药物之一。

成也胃酸,败也胃酸

19世纪20年代,一个叫圣马丁的美国男子胃部受伤,战地医生博蒙特赶到现场对他进行了救治。

圣马丁被救活了,但是胃部却留下了永久的伤口。有心的博蒙特医生将他带回了家,采取将食物倒进其胃内的方法来观察整个消化过程,从而发现了游离的胃酸。

胃酸具有帮助胃肠道消化蛋白质,吸收钙、铁离子,及帮助胃肠道抵御细菌感染等作用。但是过多的胃酸分泌则可能会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为烧心、嗳气、消化道溃疡等。

30年前,消化道溃疡对于世人来说,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当时对于胃酸过多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服用抗酸药来中和胃酸,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缓解病情,不能治愈。患者饱受该病的摧残与折磨。

崭露头角的奥美拉唑

到了20世纪70年代,组胺受体(H2)阻滞剂西咪替丁上市了。

西咪替丁与后来作用机制相类似的药物,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可显著地抑制胃酸分泌,是成千上万胃酸过多患者的“救星”,这类药物能显著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正当西咪替丁、雷尼替丁为争夺“治疗胃溃疡霸主”的地位斗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个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奥美拉唑开始对它们产生了威胁。

这是因为H2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受到食物的刺激而不能完全地抑制胃酸分泌,而奥美拉唑对于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则与刺激方式无关。

漫长的“成形路”

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研发可谓“三十年磨一剑”。故事的开始是因为有人发现麻醉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

诞生

01

20世纪60年代初,有研究者开展了一项胃肠研究计划,意图通过麻醉剂的类似合成物来抑制胃酸分泌,以利多卡因为基础,合成了多种相关化合物。

02

年合成了对大鼠胃酸抑制有很好效果但对人体无效的化合物。

03

年科学家们发现了较为安全的苯并咪唑化合物。经历了一次次波折,进行了数次改良与修饰,科学家们最终获得了奥美拉唑。

04

新药申请在年提交,年进入实质性实验阶段。

临床研究

在大鼠的长期大剂量奥美拉唑*性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大鼠体内出现内分泌腺增生与肿瘤的严重问题,导致了该药所有的临床研究被中止。

但不久后,在高剂量给予H2受体阻滞剂或产生高胃泌素血症的外科手术研究中,也发现了内分泌肿瘤的病例,这使得对奥美拉唑的研究得以重新开始。

之后涉及13个国家的45个医学中心的多中心研究证实,使用奥美拉唑后,95%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可在6周内被治愈,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数量大幅度减少。

优化

在奥美拉唑上市后的再评价过程中,研究者发现患者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多患者需要更长疗程、更大剂量地进行治疗。

年,新的质子泵抑制剂研发计划最终发现奥美拉唑的光学异构体(S型异构体)埃索美拉唑,并于年上市。

这就是抑酸“神药”——奥美拉唑的“发家史”。

虽然该药存在个体差异,但仍是消化科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之一,且引领了一大批质子泵抑制剂先后问世。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

原标题:《抑酸“神药”——奥美拉唑是如何“发家”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抑酸神药奥美拉唑是如何发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