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一名反复发作心慌、手抖、出汗且被迫进食方能缓解的中年女性患者,入院后明确病因为低血糖症,进一步寻找导致低血糖的罪魁祸首—胰岛素瘤,后转往外科进一步行手术治疗,术后低血糖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低血糖症状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手抖,浑身出汗,且饥饿感明显,吃食物后症状很快缓解。故未未重视。本次于入院前两小时,家人发现患者入睡后难以叫醒,后拨打,测指尖血糖0.9mmol/L,后予以静推葡萄糖后,患者意识逐步转清,为进一步就诊,送至我院急诊科,以“低血糖症”收入内分泌科。
入院后行动态血糖监测,预判低血糖发作,完善各项检查并适时输注葡萄糖稳定内环境,避免低血糖昏迷,进而逐步排除了其他可能的低血糖原因,同时完善了饥饿试验,当患者再次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测静脉血糖为1.76mmol/L,此时胰岛素竟高达80.92pmol/L、C肽高达.33pmol/L,进而确定了“胰岛素瘤”的存在,后行腹部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胰腺头部瘤体(大小约1.5*1.3cm),影像学改变不典型。后行十二指肠胰腺头部肿瘤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术后行动态血糖监测,无低血糖症状发作,予以出院。
腹部增强CT发现了胰岛素瘤治疗效果:经动态血糖监测,预判低血糖发作,适时输注葡萄糖稳定内环境治疗后,低血糖昏迷症状消失,明确病因后行手术治疗,未在出现低血糖,痊愈出院。
注意事项:在胰岛细胞瘤中,胰岛素瘤以较小者居多,好发于胰体尾部,但也可以发生在胰头,病灶可以单发,也可多发,在未引起胰腺形态改变前,CT平扫一般难以发现肿瘤。肿瘤内血管分布丰富,增强后动态CT扫描强化成高密度。轮廓清楚,若肿瘤小,密度均匀,若肿瘤较大,肿块周围强化显著,密度可不均匀,对疑似胰岛素瘤患者会采用增强后动态CT扫描,有症状的非功能性肿瘤直径一般大于2厘米,CT表现类似胰腺癌,而血管活性肠肽瘤和胰高血糖素瘤通常在诊断时已较大(大于3厘米),有的肿瘤在增强后可显示中央部位有低密度坏死灶,肿块强化不均匀,恶性胰岛素瘤可有邻近组织的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时转移灶先于原发灶发现。。
个人感悟:胰岛素瘤是一种特殊而罕见的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5.25/10万,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胰岛素瘤临床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部分会被误诊为精神病。大部分胰岛素瘤体积小,约90%的胰岛素瘤直径<2cm,只有39%可用常规超声检查协助诊断,CT联合磁共振检查的灵敏度也只有75%-79%,很多胰岛素瘤的影像学特点不典型,如果CT和磁共振检查发现不了,下面就需要一些特殊的检查,如内镜超声、奥曲肽显像、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的PET/PET-CT、经钙刺激的选择性血管造影,但是这些特殊检查要求高、费用高,医院无法开展,这将显著增加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