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孙淑玉通讯员李成修李添祎
两地,一心。马上到来的牛年春节,对青岛的吕先生一家意义非凡。一台手术架起的烟青情谊,让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两年内,年逾花甲的母亲因术后感医院,医院婉拒后,他们终于医院找到了希望。医院血管外科杨牟主任带着团队9名医生连续在手术台上奋战了12小时,在心内科、营养科、感染性疾病科、风湿免疫科、麻醉科、手术室及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器官移植科等多学科通力协作下,成功为老人清除感染灶并取出“惹事”支架,让老人得以尽享天伦之乐。
一组数字能看出医生们对这台手术的用心与付出,术前六重保障护航、术中九人连续手术十二小时,术后五处细节考量的暖心举动,让吕先生一家彻底为烟台医院血管外科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和暖心的服务所打动。这个寒冬,因为这台满怀爱心与责任心的手术,让吕先生一家再也难舍这段港城情谊。
勇于担当:他们选择迎难而上,只因“为了人民健康”
对于吕先生一家而言,近两年的生活常常被“发烧”“住院”等困扰。
两年前,母亲因腹主动脉瘤通过植入腹膜支架进行治疗,不料一年后出现感染并反复发热。医院保守治疗始终不见效,病情反而有了逐渐加重之势。自年10月至年底,接连7次、每次动辄住院一个多月地反复入院治疗,这让全家人身心俱疲,但老人身体却每况愈下,脸色蜡*不说,整个人也变得有气无力。
摆在吕先生一家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保守治疗勉强延续老人的生命,要么冒险寻求手术治疗以重获新生。医院均被婉拒,让吕先生和家人想让母亲再获新生的这份坚持和希望越来越没底,越来越渺茫。
经人介绍找到烟台医院血管外科杨牟主任前,吕先生已经不敢抱太大希望,毕竟多年的就医经验让吕先生深刻了解到了腹主动脉瘤术后感染手术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往往“出力不讨好”,稍不留神就可能“人财两空”,这也是很多医生都不愿尝试的原因。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看过母亲的影像检查结果后,杨牟主任居然爽快同意接收病人并贴心地为老人预约了病床。这对绝望中的吕先生一家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他当即返回青岛为母亲准备住院事宜。
采访中,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杨牟主任坦言,相对于对手术高风险的顾虑,当时他更多是被患者已近不惑之年的儿子吕先生坚决要挽救母亲的信念所感动。听闻此言,吕先生也分享了个细节,他说,返青后第一次电话联系杨牟主任时,听着电话那头杨牟主任准确喊出了自己的名字,他差点落泪。在他看来,杨主任每天要接诊那么多患者,却能准确喊出自己的名字,确实是把为其母亲手术这件事放在了心上。也正是这份对彼此的信任和感动,为后来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奠定了基础。
精心准备:术前“六重保障”保驾,术中“数套方案”护航
吕先生的这份感动,杨牟主任完全没想到。在他看来,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天职,也是他从医几十年来一贯的坚守,更是他所带领的血管外科多年来力求知行合一的最好体现。
初次接诊时,杨牟主任就了解到老人不仅存在腹主动脉瘤术后感染,还同时合并有冠心病、二型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和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这给本来就很复杂和罕见的手术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风险。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老人解除病痛成了困扰杨牟主任和团队最大的问题。
住院后,血管外科邀请感染性疾病科、药学部、营养科、心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器官移植科、肝胆外科等专科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在综合评估了老人的身体状况后,专家们通力协作,制定了多种方案,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由于病人长期使用抗生素,出现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在感染性疾病科蒲增惠主任的建议下,药学部和药品采购供应科为老人临时采购特效抗生素进行治疗;为解决老人冠心病和不定期心绞痛发作带来的手术风险,心内科仲琳主任为老人行冠脉支架植入术,为心脏“保驾”;针对老人长期反复发热,慢性消耗导致的营养不良,营养科宋新娜主任为老人制定了全套饮食和营养支持方案;风湿免疫科结合病人多年的干燥综合征病史,进行围手术期免疫抑制剂的调整和应用,内分泌科则协助将老人的血糖控制在安全、平稳的范围之内。
不打无准备之仗。术前,杨牟主任组建专门的治疗小组,针对老人术中可能存在的突发情况进行逐条“演练”和答疑,制定了数套手术方案。为保证手术安全,血管外科还提前与手术室、麻醉科联系,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执行方案。这之外,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肾动脉、输尿管、胰腺和十二指肠的损伤,血管外科还提前协调泌尿外科、器官移植科、肝胆外科做好术中协助的准备。
团队协作:9位专家连续奋战12小时,“惹事”支架成功被取出
尽管已集全院之力,做好了万全之策,但手术过程却依然异常艰难。患者由于长期反复发热、慢性炎症反应,腹膜后组织坚硬而且粘连严重,结构不清,正常的组织间隙已经不存在。肿块包绕右肾动脉并且和下腔静脉、十二指肠、胰腺等重要脏器密切相连,稍有不慎就会伤及,这给手术分离带来很大难度。杨牟主任凭借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手术技巧和坚定的意志,用小圆刀片一点点“啃”下了这个硬骨头。从上午9点到下午2点,整整用了五个小时将病人的腹主动脉、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充分游离出来,并将其周围的脓肿完整清除。
随后,血管外科张居文副主任带领医疗小组接力奋战,为老人成功将支架血管拆除,端掉了感染的“罪魁祸首“。因为脓肿“吃透”了十二指肠,针对非常棘手的十二指肠瘘,肝胆外科刘小方主任又出手相助,完成了十二指肠瘘修补、消化道重建手术。最后,由血管外科车海杰副主任带领团队进行止血和缝合、关腹。至此,9位医生历时12个小时,共同完成了这台手术。
“我很为我的团队自豪,没有团队的团结合作,这台手术不可能成功。”在杨牟主任看来,之所以敢接受这次挑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多年来注重手术技术的磨炼和提高,给他和团队带来的技术自信;二是团队协同作战能力强,医院多学科技术力量的支持,也有来自科室内部的团结奋进,大家各司其职又通力协作,才赢得了这次和死神殊死搏斗的胜利。
这个手术另外一个亮点就是为了解决感染区域血管修复和重建的难题,杨牟主任团队创新性地利用患者自身的“腹直肌后鞘+壁层腹膜”作为“血管补片”将薄弱的腹主动脉进行修补。近1年来,血管外科应用此项技术已经成功挽救了3名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生命,相关文章发表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并且在国内和省内的血管外科会议上多次进行经验交流。
医病更医心:五处暖心细节考量,让患者难舍港城情谊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在杨牟主任看来,医院回归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为此,烟台医院血管外科医护团队术后24小时值守,和家人一起陪伴在老人身边一个多月。也正是这段时间的点滴付出,让吕先生一家对港城烟台和医院有了别样的情愫。
术后感染是病人面对的第一道难关。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血管外科组织专门的医生团队24小时值守,根据病人的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不论多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