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代表的胰腺手术一直以来都是外科手术领域的“明珠”,然而其极高的手术难度和高发生率的术后并发症一直以来是困扰医生的重要医学问题,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ISGPS)早在年就已经针对胰腺术后的重要问题——“胰瘘”(Pancreaticfistula)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分级并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广泛共识,改变了一直以来定义分级混乱的局面。
11年后的今天,胰瘘作为胰腺术后最常见和最具危险性的并发症仍然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而ISGPS对于胰瘘的专业定义分级业已成为指导临床实践的“金标准”。
ISGPS的最新论著对“术后胰瘘”(POPF)定义分级的更新及补充,希望能够解决临床学界长期以来对于术后胰瘘问题的争论。
年以来ISGPS制定的胰瘘标准已经广泛应用在超过名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去,但是随着这一标准的应用的不断加深,人们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定不足和问题,比如Pratt,Kim等人在对于患者的连续观察中就发现“没有胰瘘”和“A级胰瘘”间不存在明显的临床预后差异,且越来越多研究指出A级胰瘘无法作为风险因子应用于预测评估。再如,需要内窥镜或者经皮穿刺引流处理的胰瘘作为“灰色地带”究竟是归于B级还是C级存在争论。由此,ISGPS在年开始着手胰瘘定义及分级的更新工作。
△ISGPS修改版POPF分级(临床应用对照表)
年ISGPS对于“术后胰瘘”的最初定义为:“连通胰腺导管上皮和其他上皮之间的含有胰腺分泌的富含酶的液体的非正常瘘”。此种情况的产生可与胰肠吻合漏、胰腺外伤、擦伤等相关。日前,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通过召集同行,更新总结自-年的临床和研究文献后对此定义进行了更新,临床相关的术后胰瘘现被重新定义为:“任何可测量的引流液其淀粉酶含量高于同机构检测正常血清淀粉酶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并与临床(症状)的发展转归密切相关者即被定义为胰瘘”。特殊临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作为评估重点用于新的胰瘘定义和系统分级。
通过仔细剖析新标准,会发现新的分级系统更多的纳入了特定临床转归过程和症状程度,呈现的分级模式更像是“递进变换(shift)”而非刻意的“分类”。由此,原先分级中的“A级胰瘘”因为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按现在新标准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胰“瘘”,现被重新定义称呼为“生化漏(BL:Biochemicalleak)”;B、C级胰瘘的概念框架仍然保留但定义变得更为严格和具体。特别需要指出的是,B级胰瘘指需要术后治疗实施策略的变动(即意味着更长时间住院和ICU停留时长,需要特殊的药物去进行胰瘘的控制和并发症治疗),即引流道维持原位大于3周或者需要通过内窥镜或经皮穿刺复位引流的胰瘘。C级胰瘘则明确是指那些需要重新手术、导致单一/多器官衰竭(尤其是呼吸、肾脏、心脏功能等不全)和/或由此引发死亡的胰瘘。
△BL和POPF分级定义流程图
ISGPS对于胰瘘定义和分级新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可以帮助更为规范统一地完成胰腺术后效果的评估,另一方面也便于比较不同技术方法对于胰瘘发生率和临床影响的控制效果,更重要是新标准能够帮助研究者和医务人员更精确科学地开展胰腺外科手术的不同外科医生和单位之间手术质量的比较,同时更好的规范和促进临床诊治,为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BassiC,MarchegianiG,DervenisCetal.TheupdateoftheInternationalStudyGroup(ISGPS)definitionandgradingofpostoperativepancreaticfistula:11YearsAfter.Surgery,().
AmicoEC,AlvesJR,JoaoSAetal.Complicationsafterpancreatectomies:prospectivestudyafterISGFPandISGPSnewclassifications.ArqBrasCirDig,26(3),-().
HartwigW,VollmerCM,FingerhutAetal.Extendedpancreatectomyinpancreaticductaladenocarcinoma:definitionandconsensusoftheInternationalStudyGroupforPancreaticSurgery(ISGPS).Surgery,(1),1-14().
转自:crabyter科研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