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症
出血症是指机体不同部位各种出血的病证。
包括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
实证
胃热肺燥
迫血妄行,渗溢络外
心肝火盛
虚证
肺肾阴虚
虚火妄动,络伤血溢
脾胃气虚
气失统摄所致
一、咯血
1.定义
凡因气管、支气管、肺组织出血,经口腔排出者,称为咯血。咯血轻者,仅见痰中带血;严重者血从口鼻涌出,可因血块阻塞气道而引起窒息,或因大量出血而休克。出血停止后,还可见持续性血痰。
2.范围
咯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也可见于肺脓肿、肺癌、肺淤血和血液病患者。
3.治疗
治法
滋阴降火,清热凉血。以手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及方义
列缺
清泻手太阴、阳明之瘀血
尺泽
两穴相配,清泻肺经之热邪,凉血止血
鱼际
肺俞
清热降火
孔最
治疗咳血的有效穴
配穴
肺热
大椎、少商
肝火
行间、太溪
操作
毫针泻法.大椎、少商点刺出血
二、吐血
1.定义
吐血又称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其血色鲜红或呈褐色,常混有食物残渣;呕血量大时鲜血喷射而出,若不急救,常危及生命。吐血常并发黑便。
2.范围
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和肝硬化并发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及肿瘤等。
3.治疗
治法
和胃止血。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及方义
足三里
和胃止呕
内关
和胃止呕
公孙
健脾止血
膈俞
理血宁血
配穴
胃热
内庭
肝火
行间
久病体虚
关元、气海
操作
足三里、公孙用补法;膈俞、内关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隐白可用灸法
三、衄血
1.定义
衄血是指鼻出血,为一种常见病证。轻者出血较少,尚易止住;重者血流不止,甚者大量出血,称为“鼻洪”。
2.范围
本证可见于热病、血热病、高血压、肝硬化、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中*、多种急性传染病、尿*症及鼻腔疾患等。
3.治疗
治法
清热止血。以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及方义
孔最
治疗血证之要穴
合谷
清泻阳明之热,止血之效最捷
上星
清泻诸阳经之热
迎香
疏通鼻部气机
配穴
肺热
少商
胃热
内庭
肝热
太冲
气血两虚
关元、足三里
操作
主穴用毫针泻法。配穴少商可点刺出血,内庭、太冲用泻法,关元、足三里用补法或灸法
四、便血
1.定义
便血是血从大便而下,或便前便后,或便与血相混杂,甚至单纯下血者,统称为便血。便血量多少不一,血色鲜红或暗红。
2.范围
本证常见于消化道出血、痔疮、脱肛、肛裂、直肠息肉、肿瘤等。
3.治疗
治法
清热化湿,化瘀止血。以督脉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及方义
长强
治疗脱肛和肠风下血的要穴
承山
疏导肠道气机
大肠俞
次髎
脾俞
健脾化湿
配穴
劳倦内伤
加百会、命门、关元
湿热下洼
加太白、阴陵泉
操作
脾俞用平补平泻法,余穴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五、尿血
1.定义
尿血指尿液中混有血液,又称血尿。少量血尿,用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
2.范围
常见引起血尿的原因有肾结核、泌尿系结石、肾炎、肿瘤等。
3.治疗
治法
清热凉血。以相应背俞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及方义
肾俞
膀胱俞
疏利膀胱气机
血海
阴陵泉
利水通淋理血
三阴交
调理足三阴经气机,对前阴疾患颇为有效
配穴
湿热下注
中极、行间
心火亢盛
大陵、神门
脾胃虚弱
关元、足三里
操作
肾俞用平补平泻法;余穴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添加和整理,仅供学习和参考。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全面或最新,公号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山河中医网提醒网友,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感谢您的支持与厚爱,我们将会做的更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