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瘘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循证护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护理中的临床运用
TUhjnbcbe - 2025/3/25 16:43:00

摘要:目的:于胃肠外科管道的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来我院胃肠外科就诊的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以循证护理为主。结果:观察组意外脱管率、非计划拔管率都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安评分、疼痛评分、恐惧评分都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胃肠外科管道的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降低意外脱管率、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总满意度,改善精神状态。

关键词:胃肠外科;管道;循证护理;应用价

临床中胃肠外科患者病情复杂,且病情发展迅速,在予以手术后,需要进行相应的管道引流[1-3]。胃肠手术是临床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胃肠炎性病变的常用治疗方式,能够根除病灶,缓解临床症状。由于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治疗,患者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应激反应,并且术后可能出现切口感染、恶心呕吐、吻合口瘘等并发症而影响术后恢复。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意外脱管的现象,不仅增加护理风险,还加大了护患间的矛盾[4-6]。对于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来说,病因比较复杂,且病情变化快,术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管道留置与否,留置导管便于医师观察患者病情,判断疗效[7-9]。在胃肠外科患者的治疗中,留置管道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准确掌握患者实际病情,并且可保证患者生命的安全[10]。在胃肠手术围手术期需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尽可能协助患者消除应激性反应,预防术后并发症,以改善预后。以往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虽然能够获得一定效果,但相关护理服务实施较为被动,部分患者干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应给予胃肠外科手术留置管道患者积极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痛苦,提高依从性。在护理期间,采取科学化干预处理,促使患者身体状况明显改善。相关性文献报道,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符合临床预期,可明显好转患者精神状态,可促使患者明显下降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促进患者医疗质量明显提高。提前告知术中留置管道的目的以及原因,并告知注意事项,嘱患者禁止私自拔管,提高患者保护管道的意识。强化病房巡查,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循证护理模式在胃肠外科护理中的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