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之下,赤子之心。未识君面,但闻君心。向天使致敬,你们是英雄。今一别,望珍重,保护好自己……”5月的一天,医院隔离病房中,有这样一张纸条在医护人员之间传阅。写这张纸条的是一名已经出院的患者,简单的几句话,却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其中也包括刚来这里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王越,让初来隔离病房的他倍感温暖,让他觉得,自己来隔离病房的选择是那么的正确。
直面发热患者他选择温暖救助
跟很多医护人员一样,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王越的心,“做为一名医生,在患者需要的时候,我们责无旁贷。”疫情初期,王越第一时间递交了参加疫情防控的请战书,但因为自身专业限制,他一直没有被抽调。他便立足自己的岗位,站好肝胆外科工作的“岗”,完成特殊时期的临床诊疗工作。
5月7日,医院组建第三梯队抗击疫情医疗队,王越终于如愿以偿,被抽调到医院隔离病房,走上了医护人员的“战场”。不过,医生也不是钢铁之躯,在责任感和满腔热血之下,也会有恐惧,有彷徨。“第一天来到隔离病房,一种深深的恐惧感和陌生感顿时萦绕心间,我反复演练穿脱防护服,第一次体会到了一线医护的辛苦。”王越说,首次接诊完发热患者后,他第一次真正理解到了患者内心的忐忑不安,“没有走进,怎敢说感同身受。”心中的忐忑很快被专业的技术和医者的仁心替代,短暂的彷徨之后,王越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状态,积极投入到了隔离病房的工作之中。
因为对四院的医疗操作系统不熟悉,王越主动加班熟练学习操作系统,用一天时间就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及各项诊疗规范和流程,当天就独立值班。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个夜班能收治6个患者,工作强度、压力都很大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定地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区,对患者进行诊疗活动,用自己的温暖和爱心安抚他们的情绪。
医术仁心他同样看中
很多人说肝胆外科是“普外科里的明珠”,而采这颗“明珠”的人,也是格外明亮而温柔。在王越还没那么长的从医生涯中,他选择学医先学“仁”,在他心中,医生的医术和仁心,二者缺一不可。于是,大家总能看见两个不一样的他。工作中的王越,专注、专业,一丝不苟,尤其是在来到肝胆外科之后,在科主任明晗昕的带动下,对专业的钻研兴趣越发浓厚。“我们主任虽然比我们年长许多,但是他那股学习的劲头还是震撼到了我,就在不久前,他还学习了腹腔镜下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项新技术,他就是我的榜样。”在这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科室里,王越说,只有比努力更努力,才能跟上大家的脚步。
而在工作之外,王越收起严肃与距离,愿意做患者和家属的“贴心人。”在他看来,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需要用心去呵护,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眼神,一句简单的话语,就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当王越还在神经外科转科时,就曾遇见这样的情况,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医院,孩子都在北京,只有他的老伴陪着。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老太太慌了神,医院的走廊里,显得很惊慌和迷茫,像是失了神一样。当时参与救治的王越看到之后,过去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告诉她,“没事儿的,有我们在。”对于王越来说,这件小事微不足道,但是没想到,却给了老人很大的帮助,“我当时真是慌了,感觉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了,你过来拍我那一下,一下就暖到我心里了,一下就让我找到主心骨了,有依靠了。”患者情况稳定后,老太太专门跑过来跟王越道谢,但是对王越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肯定与鼓励呢?
救死扶伤是医者的本能与初心
医者,救死扶伤也。能与病魔较量,同死神抢夺生命,对于王越来说,是莫大的幸运与成就。
有一次,晚上12点钟,正在值夜班的王越遇见了一个情况非常凶险的病人,“患者刚刚在济南做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肚子上还有一天个腹腔引流管,来就诊的时候,出血量很大。”回忆起来,王越仍觉得心有余悸。作为一个医生,王越知道,这种情况下,患者应该要去住进监护室,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治疗。医院没有空余的病床,无法为患者提供治疗场地。就在这时,这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开始吐血,他的老伴在一边,急得不行,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吐血。“当时情况实在紧急,感觉这个患者再这样呕下去,命都要丢了。”看到这个情况,王越也是十分着急,医院监护室情况后,他发现的确没有空床,便紧医院的监护室情况,得到的结果依然是没有病房。但此时的情况,患者显然不能再转去更远的地方了。
着急中,医院的“全院一张床”政策,便在全院范围内查找合适的床位,终于在神经外科找到了床位。有了床位,就有了机会,王越迅速与ICU的一名医生一起,对患者进行抢救,“救治前,患者的心率都快掉没了,血流失严重,稍有迟缓,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一番紧急的救治之后,患者输上液,心率渐渐恢复,最危急的时刻终于过去了,时间也已经到了凌晨两点。为了防止患者情况出现反复,王越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