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州日报
8月19日,福州市名卫生健康工作者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医’心向党踔厉奋进”。
我市卫生健康工作者勇担使命、仁心济世,汇聚起健康福州建设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
同心抗疫 谱写医者动人华章
“感谢福州医疗队,你们是最美逆行者,不仅治愈了我们的身体,更温暖了我们的心。”
“你们离开自己的家,义无反顾向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奔赴而来,感动!”……
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上海,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骤然打响。
4月,省卫健委通知,福州需组建一支医疗队驰援上海。福州市卫健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号召,踊跃报名,火速集结名医护人员,于4月7日奔赴上海;8日凌晨,福建援沪医疗队(福州队)临时党支部成立,共有党员48名;9日,福州守“沪”者正式医院H1区,首批入舱队员以党员为主。
5月19日,上海疫情防控进入巩固扩大防控成果阶段,这是福州医疗队员在上海的第43天。医院、上海医院、核酸采样点……在一个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48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穿上白大褂,这些平凡的“英雄”立即化身不知疲倦的超人,不负使命,救死扶伤,在新冠疫情之下尤显珍贵。
自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卫健系统始终坚持“一盘棋”谋划,做好“防”的工作,提升“控”的能力,交出硬核“健康答卷”:遍布全市的24家发热门诊、45家发热哨点诊室,成为前线的“监测哨”;拥有55家核酸检测机构(不含省属),建成3个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形成片区机动支援机制;建设福州市重大疫情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核酸检测采、送、检、报信息的全流程管理;成立福州市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选派中医院参与医疗救治;高峰时期全市设置个接种点,为市民就近接种新冠疫苗提供便利……
义无反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这就是我市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的生动写照。他们默默践行着医者誓言,守护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
福建援沪医疗队(福州队)部分队员在方舱内合影。(医疗队供图)
精湛医术
为群众生命护航
肝胆科手术常常涉及五六个脏器,风险大,对手术精密度的要求特别高。在福建医院,就有这样一支精兵劲旅——肝胆外科团队。
昨日18时,肝胆外科12病区副主任医师、党员黄尧依然奔忙在病区。“今天感觉怎么样?吃了什么?排便正常吗?”黄尧再次带队来到郑依姆的病床前。“这几天胃口挺好,排便也正常,休息得也很好,谢谢你黄医生。”郑依姆回答。
8天前,黄尧团队给郑依姆做了被称为“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峰”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合力从死神手里将她拽了回来。
“一台手术花费近7小时,每个步骤容不得出现丝毫差错,大家的神经都是紧绷着的。”黄尧说,好在大家的努力换来了超出预期的手术效果,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一次成功的外科手术,仅仅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节点。接下来的恢复期,同样考验着医生的医术和耐心。每根引流管、每个生命指标,都要时刻注意。医生下了手术台后,依然要随时“在线”,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干预和处置。
不论是十几分钟的胆囊切除,还是耗时数个小时的大手术,肝胆外科团队均一视同仁、认真对待。精湛的技术背后,是无数台手术积累的经验和孟超精神的加持。
医院是全国唯一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医院。“吴老常对我们说,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作为吴孟超的博士生,黄尧始终铭记老师教诲。“吴老的精神是我们从医路上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为肝胆外科事业不懈奋斗、开拓进取。”
医院肝胆外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骨干专业,针对福建肝胆胰疾病高发的态势,构建了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复发性肝癌序贯综合治疗体系、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新技术研发及应用体系等,建立了覆盖福建全省的肝胆胰肿瘤分级诊疗体系。每年完成的肝胆胰肿瘤手术总例数及手术质量居全省领先、国内前列。
生命至上,大爱无疆。在生命的奇迹背后,是医者攀登医学之巅的满腔热忱和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
爱心融融 当好精神世界的“掌灯人”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谈到这样一个事例:一个3岁的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这里太黑了,我害怕。”阿姨回应:“你又看不见我。”男孩说:“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是的,“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对精神疾病患者而言,精神心理科医生就是那位带来光的人。医院精神科医生、党员黄仁春便是其中一员,用独特而专业的方式诠释医者仁心与奉献。
“今天感觉怎么样?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有话不能憋在心里,我很乐意听你说话。”昨日15时许,黄仁春再次到病房巡查,遇到一名躁郁症患者,黄仁春握了握他的手,并轻拍他的肩柔声说道。
以上对话和动作,黄仁春每天都要重复数十遍甚至上百遍。“我们鼓励患者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积极配合我们治疗。”黄仁春说,对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医生除了需要具备过硬的医学功底,更需要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是在爱的环境中生活。
发掘病人写作、绘画等特长,帮助患者家属解决燃眉之急,帮患者融入社会……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顺利回归社会,还不忘定期汇报自己的状况,并在节假日给黄仁春送去祝福。
黄仁春还响应援疆号召,年前往新疆奇台县。援疆短短数月,便将大多数不稳定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控制好。出院后的患者谈起黄仁春,都会用同一个称呼“我们的黄医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和偏见越来越少,精神科的医生数量在逐渐增多,但缺口仍比较大,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我们,共同帮助患者走出‘精神孤岛’,用爱温暖他们的心灵。”黄仁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