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唐晔晔问仁医
人物介绍
沈柏用,祖籍江苏武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领*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现任上海交通大医院副院长,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法联合医学院执行院长,医院执行院长。年7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法文班。长期从事肝胆胰外科尤其是胰腺肿瘤的外科治疗,是国内最早将微创技术用于肝胆胰手术的专家。
目前担任世界机器人外科学会(CRSA)主席,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规范化培训外科考核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机器人外科医师委员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胰腺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促会常委,外科分会、围手术期医学分会副主委,医院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糖尿病与肥胖外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外科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胰腺癌微创与综合治疗分会副主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模拟医学教育分会理事长,上海市医学会理事,普外科专科分会候任主委,上海市医师协会理事,普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医院学会副会长。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市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担任《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执行副主编,《国际外科学杂志》副主编,同时还受聘为《WorldJournalofSurgery》等十余本杂志任编委。
采访笔记
我们的对话发生在六月的上海,他的声音轻缓随和,却好像字字皆带回响。
祖父一辈是上海早期的工业实业家,父辈是桃李芬芳的教育家,潜移默化中,他继承了两代人的心性:既有雷厉风行的果决,又有春风化雨的耐性。而他是一名医者,是一名外科手术专家,与两类特质和而不同,更带一身偏要逆流而上、百折不挠的狠劲。
就如他所研究的专业:胰腺癌。
癌症二字本就令人生畏,而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中位生存期小于6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小于6%。我国近20年胰腺癌发病率增加4倍,上海60岁以上发病率达到50/10万。
胰腺癌的凶险,论手术与治疗的难度,都可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但他温厚的气质里,掩不住骨子里的刚性。正是最疑难的病症,才更亟待解决:“如果你有改变人类历史的机会,为何不放手一搏?”
于是,纵使前途艰难,他偏要穿云而过,乘风破浪,一探究竟。
人言道,他的刀法行云流水、干净利落,器官间隙过,血不沾刀,问他有何修习秘诀?他称,融合三位良师所就。
启蒙阶段,李宏为教授快而准的“小李飞刀”是他描摹的偶像,自此打下扎实的外科基础;海外深造时,师从世界肝脏外科五大家之一的法国教授Belghiti,超规模手术打开了他的眼界,备受全球赞誉的Belghiti绕肝提拉法让他领会了临床科研两手抓的重要;发展阶段,彭承宏教授源自浙派的精细的解剖手法令他叹为观止,在刀法上有了全新的体悟。
博采三家之长,加之勤学苦练的朝朝暮暮,形成了他为人称道的胰腺外科手法与理念。他身上背负了太多的称号,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前两日又获年“上海医务工匠”称号,他认为,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
在长期从事胰腺癌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后,他创新性地组建了国内最大规模、最具学术影响力的胰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近五年每年手术均在例以上,积累胰腺癌患者余例,取得的重要原创性和阶段性成果,使得他在领域中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使其团队的胰腺癌治疗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总体5年生存率16.2%、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27.5%。
我问他,每日操劳,执行高难度手术,会焦虑吗?他笑称,从事钟爱的事业,再忙碌也是快乐。从做住院医师的那天起,他就能在每一天中感受到“小幸运”,又怎会焦虑?
确实,面对常人看来的“MissionImpossible”,热爱可以是这个唯一仅有的答案。“我的情感就是我最大的一个能量场,我依靠自己的情感就可以做任何事情,不需要荣誉来支撑。”
脱去白大褂的闲暇时光,他喜读书,尤爱文史游记,谛听历史的回响,赏阅河山多娇。他会随着夏建勇的《大运河》寻访重要的历史故地;跟着赖瑞和《坐火车游盛唐》,坐上久违的绿皮火车在陕北高原上飞驰,以影像记录唐代文史景观。
也许只有亲眼见证这些大地的苍茫与时间的涤荡,医院再看那些生死挈阔,才能平静相待。等忙碌的日子有喘息时,他想给自己放个假,来一场不在梦中的逍遥游,数山川苍茫,看万物生辉……
1
薪火相传
沈柏用生于那个行路难的年代,而他的故事,却是仁医仁术下的生生不息,是历经五十余载的薪火相传。一切始于感恩,忠于热爱。
沈柏用的祖父与外祖父,都是民国时期上海的实业家,从小家境殷实,但他的母亲年轻时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若不是医院由王一山医生和朱洪生医生主刀手术,恐不会有他三年后,年的呱呱坠地。
这次手术,对两位医生来说,仅是无数拯救中平凡的一次,但对沈柏用一家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奇迹。父母对此颇为感恩,也在后来的沈柏用心里,深埋下了从医的种子。命运就此叩下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拯救,为无数个家庭争取了时间,让他们的生命不至于只剩回忆。
年是沈柏用医科大学毕业第二年,三十年前母亲心脏瓣膜分离手术后,瓣膜复又黏连,医院,找到当年手术的第一助手朱洪生医生再度手术。彼时,小朱医生已经成为著名的心外科朱教授,见到选择从医的沈柏用十分欣慰,他说,这是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的幸福,不但两次成功救治了同一位患者,还为社会输送了一位外科医生。
转眼已是年。当年的住院医师沈柏用,已经成长为主任医师沈教授。这一年,一位26岁的准妈妈怀孕5个月后,却被查出了胰腺癌晚期。家属悲痛欲绝,起初想保住大人,但检查结果不乐观。沈柏用深思熟虑后,认为可以在安全保住孩子的基础上,延长孕妇的生命到安全分娩。最后,医院的协作下,她的孩子提前3个月平安降生。这段挣扎的过程,被收录在了纪录片《人间世》中,小夫妻的深情令无数人动容垂泪。
不知这似曾相识的情节,是否激起了沈柏用记忆里的涟漪?当年那个诞生于年的奇迹,如今在50年后让新的生命得以延续。人浮一世,生也有涯,但爱无尽,总有人执着耕耘,用双手创造一个又一个,被苦苦期盼的奇迹。
2
下刀“如有神”
沈柏用在专业领域享有盛名,其中一点就是因其刀法。
都说他的刀法如行云流水,流畅轻盈,风格自成一派。他擅用无损伤镊,电火花的电刀,运刀时在解剖间隙游走,将损伤器官、组织的可能降到最低。其中秘诀就在于,他运刀时,刀头尽量不碰到组织,而用电刀头的火花触碰组织,火花掠过之处,整个组织的解剖间隙就自然分开,由于那些重要的脏器血管不会被损伤,出血也就极少。
能做到行云流水,是因为先前对手术有充分的预判,以及对解剖结构有充分的认识,如庖丁解牛。有人形容,他下第一刀时,其实整台手术已经完成了。总结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绝非常人所能。
“腹腔里所有的组织之间一定是有间隙的,但是腹腔本身狭小,器官又很多,间隙很小,所以显得拥挤,但是凭着对解剖的深入理解,我能找到间隙,才能从间隙中精准地分开,出血会非常少。”沈柏用说。
比如胰腺头部跟横结肠几乎长在一起,手术时往往会损伤横结肠,但当训练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过解剖间隙,流畅地分离出来,一点都不会损伤横结肠。
这就是沈柏用“下刀如有神”的境界,他坦言,的确经历了一番勤学苦练、探索求真。
首先,外科医生都有一条训练曲线,做50个胰腺癌手术,和做到个,理解必然大有不同。但绝对不能埋头苦干而不总结思考,若想做到个手术时,得到“神来之笔”,需要外科医生对手术的“顿悟”。
其次,手术规范化程度高,遇事有解决方案,才能保证处变不惊。“比如,胰头癌手术整个流程大致不变,助手护士与我可以在手术中不发一语但配合无间。参与者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上不慌。”
第三,定力。心理是极大的考验。“胰腺外科是在一堆大血管里干活,对血管的处理需要极大的定力。一定要保持闲庭信步的态度,哪怕是血飙到天花板,也要镇定自若。比如说,门静脉系统一分钟流过的血大概是毫升,如果这里的血管破了,血流个10分钟,患者就会失血过多死亡。在这个大出血的情况下,因为门静脉血管很薄,格外需要医生及时反应、镇定的处理,才能避免悲剧。”
3风雨荏苒三十载
从身穿白大褂至今,已历历三十载。
沈柏用却觉得,每一天都像是第一天,那种愉悦和满足的心情,三十年来从未改变。“我每天都很期待。不论今天是行*还是手术,我都会在七点医院。”
这些年,医院胰腺疾病诊疗中心,在学科带头人沈柏用的带领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与长足的发展。学科形成了胰腺疾病的“多学科诊断、个体化治疗、一条龙关爱的诊疗新理念”、“以临床促科研、以科研带临床、最终造福于病员的发展新模式”的学科特色,涵盖多学科诊断、多措施治疗、集医疗、科研、教学、科普四位一体的大型综合现代化临床医疗中心。目前学科拥有有2个病区,共张床位,年住院收治余例次,年完成各类复杂胰腺手术余例次。
在忙碌的临床和研究工作间隙,沈柏用不遗余力地带领团队沉入上海社区里,进行胰腺的科普宣讲。
“胰腺癌被称为癌王,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发现已经为时已晚。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是所有癌症中最低的,仅有20%,我希望,通过科普宣教,至少将上海地区的早期诊断率提高到40%,这20%的改变,对于疾病来讲是根本性的改变。”
为了践行这一理想,沈柏用组织了56场社区街道科普活动。这一系列“健康胰路行”活动,深入社区,用直白的语言解开胰腺癌的神秘面纱——胰腺是怎么回事,如果得了胰腺癌有何症状,要去做哪些检查,如何保持胰腺的健康……除了诸多专业学术专著,他还抽空编写科普读物,他主持编写的首套《胰路有医》科普丛书共发行4册,已经再版了2次。
4未来亦可期
对于胰腺癌治疗的未来,如何攻克这位多年的“癌症之王”?沈柏用认为,未来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