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进入普外科,对于消化道瘘是恐惧;13年,转眼间过去了,对于瘘不再恐惧,而是积累了很多经验;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例负压引流治疗术后胃瘘的成功案例。
病例特点
简要病史:男性患者,77岁,因「胃穿孔修补术后切口感染、胃瘘44天」入院,近一月间断性发热、胃寒。既往有冠心病PCI病史、2型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病史。
入院查体:贫血貌,全身浮肿,腹部平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上腹切口流脓,左上腹引流管口流脓接造口袋(见图)。
4.检验结果:
血常规
BNP
肝功能
凝血功能
初步诊断:
1.胃瘘
2.腹壁切口感染
3.II型糖尿病
4.冠心病PCI状态
5.高血压病
6.低蛋白血症
7.中度贫血
8.低钾低钠血症
9.营养不良
10.心功能不全
诊疗经过
患者病程较长,之前已经花费不少,经济条件一般。
-7-3:入院第二天早上,腹部CT,经窦道造影进入胃内,口服造影剂也有少量至窦道,向下通畅,很快进入空肠,瘘口周围有感染。
需要解决的问题:省钱、营养支持、引流通畅、改善心功能等。
与科主任、内镜主任商量后,下午行经腹壁窦道插入胃管,内镜牵拉胃管送到十二指肠,变成空肠营养管(消化中心的内科、外科、内镜中心一体化优势是效率)(如图);
分泌物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阳性,对大部分抗真菌药敏感。肺炎克雷伯阳性。
-7-4:昨天处理好肠内营养问题,并予营养支持,无腹痛、腹胀,腹部平软。
处理腹部感染切口,使用改良负压引流(如图,一块多的棉分成5小块,每次负压引流成本平均一百多)
协助购买豆浆机和蛋白粉,指导肠内营养(花最少的钱,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其它治疗:输红细胞2单位、使用两次利尿、氟康唑抗真菌,8天后患者精神状态改善很多,浮肿消退,也没有发烧了,开始要求出院了……
十天时,切口基本上愈合,敦促其下床活动:
两周时,患者出院,出院时拔除引流管,引流管口出院后自行愈合。
总结要点
1.经外瘘口造影,评估感染范围,此项检查对消化道瘘治疗至关重要;
2.胃镜下经腹壁原引流管瘘口,置入空肠引流管,如同胃造瘘术,保证肠内营养,为患者节约大量营养费用,尽快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3.负压引流处理腹壁切口、外瘘口,有效充分引流并控制感染腔隙,仅使用一套六百多元负压引流材料,为患者节约费用。
4.外科感染、消化道瘘治疗的要点就是有效引流,同时足量营养支持,接下来就是患者自我修复。
编辑:刘海洋投稿:liuhaiyang1dxy.cn题图: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