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彭兵任何想要去的远方,都没有捷径 [复制链接]

1#

图1.彭兵教授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被誉为普外科的珠穆朗玛峰。彭兵用了近20年时间,成为登上峰顶,并摘得明珠的那个人。

7年,余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0余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彭兵医院上锦分院肝胆胰微创中心主任,带领他的团队取得的成绩,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令人刮目相看。

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MakhmudTimerbulatov教授感叹:“他竟然把一种超高难度的手术,做成了常规手术!”

“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凭借着这种信念,彭兵一路前行,一路创新超越。“我这人比较执着,做一件事情喜欢把它做到头,除非确实没路可走了,撞上南墙了,才回头。”彭兵摩挲了一下咖啡杯,抬起眼时,眸子闪闪发光。

向着“珠峰”前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被视为普外科难度最大的手术。一方面,该手术程序复杂,不仅需要切除包括胰头、十二指肠、胆管、胆囊及部分胃在内的诸多器官,还涉及胆肠、胰肠及胃肠的吻合重建;另一方面,胰腺较难暴露,周围又多大血管,一旦出血,场面很难控制。

这样一台高难度手术,开腹完成尚且不易,何况是在腔镜下完成。彭兵偏偏做到了,还成为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国内形成第二次浪潮的先行者和推动者。而在他本人看来,这更多是一种顺势而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微创是我们外科的一个方向,一个未来,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大势所趋,谁也阻挡不了。”彭兵说。

彭兵生于重庆,长于四川,辗转求学于苏州大学,后获得华西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年,他开始跟随国内著名的腔镜外科专家——医院的周总光教授学习腔镜技术,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微创外科之路。

“最初学腹腔镜技术时,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只专心做好了一件事:扶镜子。”镜子是腹腔镜医生的眼睛,镜子扶得好,手术便进行得顺利。这也正是周教授教给他的重要一课,严谨认真,扎实做好每一步。

此时,距离世界第一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已经过去了4年。而国内在21世纪之初也有专家零星开展,但由于器械、操作技术不成熟等原因,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到了年,基本上全国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都停止了。

但彭兵还在向着“珠峰”稳步前进。同样在年,成为主刀一年有余的彭兵,开始专攻肝胆胰腔镜手术,从最简单的腹腔镜胆囊胆道切除术、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做起,逐步开展到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在这个过程当中,彭兵的手术团队配合得也更为默契。

“相对开腹手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就像一场足球赛,非常强调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甚至主刀一个眼神,助手就明白该如何跑位、接球。”彭兵解释道,“一个固定的配合默契的团队,无论在手术时间,还是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上,都要更优。”

“当我们认为腔镜各方面的技术都逐渐成熟了,就想向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发起挑战。”年10月,彭兵开展了四川第一例,同时也是西部地区第一例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推动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国内第二次浪潮的形成。

在不断的学习操作中,彭兵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腹腔镜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对患者免疫抑制更小,放大的视野有利于术野暴露,腔镜下能清晰地裸化血管、探查胰腺上缘及腹膜后组织,在清扫淋巴结和周围结缔组织及减少术中出血等方面更胜开腹手术。

此后,彭兵不断地推广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规范。包括举办培训班、参编教材、书籍、指南,多次在国内进行手术直播演示等。“年,我在云南进行了一场腹腔镜胰十二肠手术演示。手术用时5个多小时,做完了以后,同行们觉得,手术时长和效果都可以接受,甚至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为了更好地发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年初,彭兵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从华西本部调职到上锦分院,成立肝胆胰微创中心。这一决定得到了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的大力支持。

图2.医院例行教学查房

年初,《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刊文指出,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我国多数胰腺外科中心仍以开腹手术为主,极少数胰腺外科中心完成了超过百例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医院肝胆胰微创中心就是这“极少数”之一。至今为止累计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多例,不但手术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技术难度更是首屈一指。

彭兵坦言,一方面,“通过我们自己努力,做出一些成绩,得到圈内圈外人的认可,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了跟上时代趋势的重要性,“我们就是一朵浪花,原来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现在微创的趋势把我们打上了岸,使更多人知道了我们”。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创新”

如果说全腹腔镜下胰十二肠切除术是普外科的珠穆朗玛峰,那么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腔镜胰十二肠切除术便是珠峰顶上的那颗明珠。

作为肝胆胰微创中心主任,彭兵完成了中国第一例全腹腔镜下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部分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第一例联合人工血管置换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利用扩张肝圆韧带作为自体血管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难,是肯定的,但对于医生来说,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医院作为西部地区的疑难重症医疗中心,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胰头癌患者。这类患者的肿瘤经常侵犯到肠系膜上静脉或者门静脉,要想彻底根治肿瘤,必须要切除掉一部分血管,这是患者长期存活的唯一途径。

国外的实践结论和坚实的团队实力给了彭兵挑战这一高难度手术的底气。年12月,彭兵为一位胰头癌侵及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的患者成功开展了中国第1例全腹腔镜下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部分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手术。

然而,随着血管切除重建手术的开展,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肿瘤侵犯范围较大,血管切除较长的患者,无法进行血管的端端吻合,“就好像袖子切得太长了,两个接不到一起了,这时就必须要接个人工血管”。但是,人工血管不像人体自身的血管,它的质地比较硬,大大增加了缝合难度。由于缺少腔镜下人工血管缝合经验,彭兵的第一例人工血管重建被迫中转开腹。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例手术过后,彭兵立刻召集团队医生讨论为什么这台手术没有成功?大家认为,或许是缝合顺序存在问题,如果按照“从难到易”的缝合顺序,即“先缝合下面比较困难的一端,再缝上面相对简单的一端;先缝合血管后壁,再缝合前壁”这一顺序进行缝合,或许就能成功;且每一针都要收紧,因为腔镜下后壁如果不一开始就收紧,接下来便不容易看到后壁。有了这次的经验总结,年4月,也就是仅一个月后,彭兵第2例人工血管切除重建手术就获得了成功。

“要不断地去想问题,不断地创新,不要老是模仿别人的东西。”这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学院的导师Hauser教授对彭兵说过的话,至今令他记忆犹新:“对于我来说,留学这段经历是对眼界的极大提升——要去追求更高的东西,而最根本的目的,是为患者争取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

实际上,人工血管也存在它的固有缺陷,一方面,毕竟不是自己的血管,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另一方面,费用昂贵,一个人工血管2-3万,为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我们就绞尽脑汁地想,怎么能做得更好,最后就剩下自体血管一条路。”此时,国际上尚没有一例利用自体组织重建血管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成功案例,彭兵便结合国际上开放手术的经验,以及医院肝移植手术的经验,开始研究腔镜下利用肝圆韧带进行血管重建的方法。

“那时候,别人做肝脏手术,我们就把切下来的肝圆韧带取来灌水,观察它的扩张程度,看看和文献报道是否相同,此后才开始准备手术方案。”年底,彭兵团队成功为一名62岁胰头癌侵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患者实施了国际首例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管切除合并肝圆韧带自体血管重建的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仅毫升。

图3.彭兵教授(中)等人与患者(左二)合影

目前,国际上仅有3家能够做人工血管和自体血管重建的中心,华西肝胆胰微创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至今为止,开展50余例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三个月死亡率为零。

国内很多知名专家曾言:“彭兵教授团队已经成为了医院肝胆胰外科的一张名片。”

图4.在年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年会上,彭兵教授被授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以表彰他在肝胆胰脾微创外科领域,尤其是胰腺微创外科领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和贡献

发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领域的中国声音

年4月,医院迎来了一位国际友人——供职于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BashkirStateMedicalUniversity)的MakhmudTimerbulatov教授,他已经在普外科干了近20年,属于那种“找他看病要排队”的专家。而此次来到中国,他却点名要给彭兵“做助手”,这是为何?

原来,年10月,彭兵教授团队曾受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邀请,到该校开展两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演示。临行前,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校长曾对彭兵委婉地表示,请你们来做这个手术,我承担的压力非常大,术后要是出现什么严重并发症就麻烦了。

图5.直播当天彭兵教授(右二)等人与巴什基尔大学医生合影

手术当天,当地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直播,过程非常顺利。术后,两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并分别于术后第7天和第8天出院。校长专程为彭兵一行人送上了巴斯基尔州的纪念品,以表示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和由衷感谢。

而全程观看了直播的Makhmud教授大吃一惊:“我们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也学习过,它可是全医院,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往往用时六七个小时,而彭兵教授仅用了4个小时就完成了!”这也成了Makhmud教授中国之行的契机。

谈及两周的手术观摩和做助手经历,Makhmud教授坦言一点也不轻松,因为做彭兵的助手,要求很高。在传统腹腔镜手术中,助手站在病人左侧,负责扶镜子、暴露操作区域。主刀医生站在病人右侧,负责手术切除、缝合等。当需要处理的部位在左侧时,主刀医生就要和助手换位置,以完成操作。但在彭兵看来,这种方式影响了手术的流畅性。

因此,彭兵提出了“双主刀”概念,即将原来主刀医生承担的手术部分,改为主刀和第一助手配合完成,“理论上,谁方便、离谁近,就由谁来操作,不管是切除、缝合,还是其它”。

说起助手,彭兵笑言:“别看他们一个个才30多岁,但个人能力都很强,已经能独立上台,担任腹腔镜手术的主刀。”其中,蔡云强医生还获了年美刀手术视频大赛全国总决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实际上,中国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难度上,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世界上顶尖的胰腺微创外科专家的名单里面,却没有中国人。”说到这里,彭兵颇为遗憾,“或许是因为中国医生没有积极融入到国际学术交流中去。”

年4月,第16届世界内镜外科大会(WCES)在美国西雅图举办,彭兵作为本次大会特邀的唯一一位来自中国大陆肝胆胰微创方向的讲者,发表了题为“肠系膜上动脉前入路——联合血管切除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华西肝胆胰微创中心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入路以及血管重建技术方面的相关经验。

图6.彭兵教授在第16届世界内镜外科大会上发言

“腔镜下前入路更符合腔镜的特点,容易暴露血管,做到R0的切除。”该入路为彭兵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相关文章目前已在腔镜外科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SurgEndosc上发表。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曾说,“作为科主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主任最大的失职就是没有为科室培养后备人才,医院,更对不起学科和未来发展。彭兵对此深以为然,在他看来,这里的“后”,既包括后备人才,又包括后备技术。

作为肝胆胰微创中心的“大家长”,彭兵无疑是严厉的。在他这里,没有好像,没有差不多。就拿汇报患者体征或者检查结果来说,一定要说出准确的数字。比如血常规,血小板、白细胞是多少,总胆固醇是多高,肿瘤标记物哪个正常哪个不正常,不正常的值是多少,包括检测胰瘘,必须是一个准确的数字。“这点非常重要,能避免少出事,或者不出事。我很讨厌年轻医生明明不知道,还乱说。”

说到缘由,彭兵坦言,年轻时就是被这样要求的。“周总光教授容不得半点马虎,乱说是要招骂的。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患者的检查结果我看一下就印在脑子里面了。”1年,彭兵来到德国学习,受到导师的严格训练,变得更加严谨。“德国的实验室不太计较成本,每一个实验必须要做三遍,一定要能够重复,不能重复就说明不可信。这就是潜意识培养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

彭兵说,“所以我就想把这些习惯也教给我的学生。”所谓科室传承,就是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里体现出来的。

在彭兵看来,一个团队要强,一个科室要强,希望在年轻人身上,而他自己则是这些年轻人的“肩膀”。“站在华西的这个平台上,站在主任的这个位置上,我总想去做点事情,不然就辜负了下面的这些学生。”

“不太谦虚地讲,目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技术基本发展到头了,下一步我们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我认为,组织多中心的研究,以及发展机器人手术,可能是我们要去努力的方向。而我要做的,就是带领年轻人,不断去创新、去推进。”彭兵说。

年,彭兵牵头组织了涵盖中国17家医院的多中心的腔镜胰十二肠切除术的研究,医院、医院医院等单位参与在内。“现在我们希望通过多中心研究,拿出更好的数据,证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的优越性。未来,再拿出多国多中心的数据,让大家更能信任这个技术,让病人得到更多益处。”

在彭兵看来,一项技术不可能永远领先。正如腔镜已经成为当下外科的主流一样,未来,机器人会取而代之,成为主流,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趋势。目前,彭兵团队正在与国产机器人生产厂家合作,进行国产机器人的临床实验,以推动国产机器人在临床上的应用。“国产机器人在性能与达芬奇机器人相近,但价格要比达芬奇便宜10倍,若未来应用到临床当中,定能为中国患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服务。”据悉,该国产机器人年即将进入临床。

此外,使用机器人开展胰十二肠切除术学习曲线更短,能够加快年轻医生成长速度。目前,彭兵还在帮助制定国产机器人规范培训的标准,使临床医生能够更容易掌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您有什么话想对年轻医生说?”

“还是那句话,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希望他们在肝胆胰微创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利用好这个平台,抓住机遇,超越我们!”

图7.彭兵教授正在接受采访

简介

彭兵,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年7月获华西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曾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学院研修学习,四川大学医院上锦分院肝胆胰微创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学组委员,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国际外科、消化和肿瘤科医师协会(IASGO)会员,IASGO微创外科中国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微创诊治学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胰腺疾病微创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胰腺癌专家委员,医院协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学会委员,国际WorldJournalofHepatology、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中华腔镜外科杂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与《腹腔镜外科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

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高难度的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成为该手术在国内形成第二次浪潮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在年1月完成了全世界年龄最大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89岁高龄胰头癌患者),术后无任何并发症,随访两年无瘤生存,生活质量较高;同时最早完成了我国联合人工血管置换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利用扩张肝圆韧带作为自体血管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多次参加国际及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

研究成果:获年中国外科周“百人百部”外科手术展播证书。先后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其中一项为课题负责人)。主持或参加国家和省部科研课题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和Medline收录。

主要参编专著:《外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9年,北京,参编部分章节。《腹部外科手术要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科学出版社,年,北京,参编部分章节。主编《腹腔镜胰腺外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年,北京。

相关链接

GynecologyandPelvicMedicine正式创刊—传播妇科与盆底医学前沿信息,扩大国际医学学术交流

华西二院与AME携手共创GynecologyandPelvicMedicine国际学术期刊

排版编辑:张晗AMEPublishingCompany

责任编辑:高晨AMEPublishingCompany

点击

阅读原文

浏览ATM英文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