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成功完成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是哪家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年06月17日12:00-13:30,医院胰腺肿瘤MDT团队(包括胰腺外科、肿瘤内科、肝肿瘤外科、放疗科、介入科、病理科、内镜中心、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超声科等学科共同参与)在15号楼3楼多功能厅开展第期MDT研讨会。

本次MDT研讨会也包含了门诊及住院的病例,现介绍其中较为特殊的2例,以飨读者。

病例1

患者O,女性,55岁,因“胰腺癌放化疗后3年余,发现腹盆腔种植转移1月”就诊。患者-10因恶心呕吐于我院就诊,诊断为胰头钩突MT。于-11-4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侵犯SMA、SMV,以及十二指肠水平段,无法根治性切除;因十二指肠受侵梗阻遂行胃空肠吻合术,术中胰腺穿刺病理提示高分化腺癌。术后于-11开始行放疗(DTcGy/25Fx,替吉奥增敏)。-2开始行AS方案化疗6周期。-10化疗结束后曾行中医药支持治疗,并持续随访。-5随访复查,CA:U/ml,进一步行PET-CT(-5-22)提示:1.考虑腹盆腔腹膜种植转移,胰腺钩突糖代谢较前减低。2.结肠肝曲糖代谢增高灶。结肠镜检查提示:结肠肝曲肿块,乙状结肠肿块;活检病理均为慢性炎症。随访期间患者纳可眠佳,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不适主诉。术后至今体重增加20kg。现我院MDT团队就该患者目前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措施开展讨论。

影像科王明亮教授阅本院影像学资料后认为:对比患者化疗前后影像学资料,可见胰腺钩突部肿块从术前的6cm缩小到2cm,疗效评估为PR。局部肠系膜片状增厚,内见数枚小结节。结肠肝曲肠壁局部增厚,紧贴浆膜面见软组织结节。乙状结肠肠壁及左侧盆底腹膜局部片状增厚,考虑胰腺肿瘤种植转移可能。

内镜中心陈天音教授复习肠镜图像后认为:结合病史,患者结肠占位考虑为腔外压迫所致,故活检无法取得有诊断意义的病理标本。目前虽无梗阻或穿孔、破溃表现,但肿瘤已占据肠腔约1/2,未来发生梗阻等并发症的可能不除外。

病理科纪元教授阅病理片后提出:患者穿刺病理为高分化腺癌,对综合治疗的反应比较理想,一度达到PR。此次进展考虑患者带瘤生存时间较长,种植转移灶在进展过程中很可能与原发灶出现异质性。因此如果能够获取新病灶病理,与原发灶对比,对于后续的辅助治疗也有指导价值。

胰腺外科吴文川教授认为:患者行胃空肠吻合术姑息性处理为后续综合治疗创造了条件,所幸对综合治疗反应较好,经放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原发病灶从术前的6cm缩小到2cm。目前虽然PET提示多处种植转移,但基于患者病理为高分化腺癌,治疗过程也体现其肿瘤生物学行为较好且对治疗有反应,是否再给机会探查,为后续综合治疗再创造机会。术中也不必去处理原发病灶及所有种植灶,主要目的是切除累及肠段预计不久后可导致肠梗阻的种植转移灶,以及方便切除的病灶。同时也可获得新病灶的病理,甚至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为后续综合治疗提供新的精准依据。

胰腺外科戎叶飞教授提出:患者胰腺癌腹腔广泛转移,虽然根据目前指南已无手术指证,但患者的生物学行为较好,而作为一种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探查也有积极意义。但患者目前生活质量较高,但如再次手术,是否会破坏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引起肿瘤加速进展,反而事与愿违?

肿瘤内科郭曦教授提出:患者的既往行放化疗后疗效显著,且患者对辅助治疗耐受性较好,根据既往经验可继续行辅助治疗控制肿瘤的进展。如果手术可以减瘤并且预防肿瘤进展导致的梗阻,且能够获得进一步的病理信息,可以有力支持有效化疗方案的选择。

胰腺外科楼文晖教授总结: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目前诊断考虑胰腺癌放化疗后腹盆腔、结肠种植转移可能。鉴于该患者肿瘤生物学行为较为特殊,可先行手术探查,根据探查情况决定是否切除转移灶。同时术中取病理以指导后续辅助治疗。

经过讨论后,胰腺肿瘤MDT团队建议手术探查。

病例2

患者Z,女性,30岁,因“胃癌术后2年半,胰体尾癌术后1月余”就诊。患者于-01于外院行全胃切除术,病理示:溃疡性低分化腺癌,术后行S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mgD1+替吉奥3#bidD1-14)7次。-01外院复查PET-CT:胰体尾部MT,转移瘤可能性大;左侧内乳链及左侧膈前组小淋巴结,FDG轻度摄取,转移淋巴结不除外。-3-28我院MRI示:胃MT术后,胰体尾部巨大占位,倾向MT,SPT?转移待排;脾局部受累伴少许梗塞。遂于-5-7行胰体尾+脾切除术,病理:低分化癌,癌组织侵犯实质和脾脏。脉管内见癌栓,转移源性不能除外,建议借胃手术原片。现患者一般情况可,胃纳可,拟行辅助治疗。现我院MDT团队就该患者的诊断进一步诊疗措施开展讨论。

影像科王明亮教授阅本院影像学资料后认为:阅患者术前MRI可见胰尾部一巨大不规则异常信号灶,范围约57*91mm,增强扫描后边缘部分不均匀强化,肿块内部未见强化且见少许分隔影。脾脏局部受侵伴少许梗死,这种膨胀性生长的方式和增强的模式与常见的胰腺导管腺癌不符,但根据影像学结果仍难以判断肿瘤来源,还需结合临床及病理进一步明确。

病理科纪元教授对比胃肿瘤和胰腺肿瘤病理切片后提出:本例胃及胰腺肿瘤镜下形态完全一致,表明为同一来源,但仍难以判断肿瘤来源是胃还是胰腺。胃肿瘤镜下未见粘膜层渐进性异型的改变,肿瘤表现为位于粘膜下层的“孤立”病灶,与常见的原发胃癌不符但由于胰腺肿瘤转移至胃多为直接侵犯所致,而镜下见浆膜层亦未受累,故也不符合。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如考虑胰腺原发,则应考虑腺泡细胞癌可能。复习文献,确实不排除胃部存在异位胰腺的可能性。建议患者行基因测序协助诊断。

胰腺外科吴文川教授:很有意思的病例,病理考虑同一来源。有没有可能是胰腺癌直接侵犯胃?但复习患者外院全胃切除手术记录,当时探查未见胰腺肿瘤,从逻辑上考虑不太可能术者对胰腺肿瘤视而不见,只切除被累及的胃。因此,现在的争议是从胃转移至胰腺,还是胰腺转移至胃,两者都少见。不管何种转移,胰腺在外院术前可能已有隐匿病灶。另外,胰腺的病灶有没有可能是特殊的淋巴结转移?

肿瘤内科郭曦教授提出:现患者已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可行辅助化疗进一步巩固。虽然现无法判断肿瘤来源,但有数据表明AS方案对胃和胰腺的癌均有较好的疗效。可先予AS方案,行基因测序后再酌情调整化疗方案。

胰腺外科楼文晖教授总结:患者胃部、胰腺病灶为同一来源肿瘤,但目前原发灶并不明确。考虑患者现一般状态可,建议行基因测序后再行AS方案。

经过讨论后胰腺肿瘤MDT团队建议:行基因测序,并根据结果选择化疗方案。

时间过得飞快,第期胰腺肿瘤MDT诊疗研讨会不知不觉中已临近尾声。本次讨论中有胰腺局部进展期患者经综合治疗后获得长期生存的病例,显示出了胰腺癌的治疗中的星星之火。同时,也有胰腺肿瘤术后仍诊断不明的病例,体现了当下胰腺肿瘤的复杂性,更体现了MDT团队诊治的必要性。医院胰腺肿瘤团队将不断努力,优化方案与思路,引进新技术,秉承患者利益至上的原则不断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专业、个体化的诊治方案。

-------------------------------------------------------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中山胰腺肿瘤中心”或扫描最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