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成虹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近几年体检项目日益增多,每天都有患者是因为在体检时发现呼气试验检查结果阳性,认为自己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而来就诊。那么如果在体检中发现呼气试验阳性该怎么办呢?呼气试验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多数情况下,尿素呼气试验阳性,尤其当其检测值在正常参考值上限2倍以上时,提示被检测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活动感染。但呼气试验阳性,被检测者未必一定都存在有幽门螺杆菌活动感染。任何检测方法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准确,而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原因很多,如检测的设备、试剂、操作方法、患者的身体状态,正在服用的药物影响等。呼气试验实际上检测的是尿素酶,而不是幽门螺杆菌本身。幽门螺杆菌可以产生一种叫做尿素酶的物质,尿素酶可以分解尿素产生二氧化碳,当口服同位素标记的尿素后,如果胃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幽门螺杆菌,这些细菌分解尿素产生的被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就可以通过人们的肺被呼出来,仪器检测的就是被检查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同位素的含量。除了幽门螺杆菌,人体内还有一些其他细菌也会产生尿素酶,这些细菌可以分布在人体口腔、胃和小肠等部位,但这些细菌产生尿素酶的能力与幽门螺杆菌相比都比较弱,因此多数情况呼气试验检测阳性提示人体存在幽门螺杆菌活动感染。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弥漫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可导致胃内非幽门螺杆菌产尿素酶细菌过度生长)、胃大部分切除后,呼气试验阳性检出的也有可能是其他产生尿素酶的细菌,而不是幽门螺杆菌。呼气检测值的高低与疾病轻重无关,而是和细菌的负荷量和细菌的增殖程度有一定关系。但当呼气试验的检测结果接近临界值附近时,检测结果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可能;当呼气检测值距离临界值越远,检测结果的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可能性就越低。确定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怎么办?35岁后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要做胃镜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近年来研究发现胃癌发病的年龄在不断前移。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最重要的且是可控的危险因素。对于35岁以上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医生建议要先做胃镜检查,了解胃内情况后再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以降低和避免肿瘤的漏诊风险。有研究显示,在既往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下发生的胃癌(先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再行胃镜检查),与幽门螺杆菌现正感染状态下(在根除治疗前行胃镜检查)相比,前者胃癌病变呈胃炎样改变,病变范围在内镜下会变得难以分辨。如果在没有了解胃黏膜病变状态之前就先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能会掩盖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的症状表现,从而延误胃癌的诊断和治疗。由于先除菌、再检查,可能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因此切记要在开始治疗前先做内镜检查。没症状不一定就没有问题首先,只要存在幽门螺杆菌活动感染,胃黏膜就一定有炎症。但患者是否有症状和是否存在胃黏膜严重病变无关,患者症状轻重也与胃黏膜病变轻重无关。多年来,在我这里就诊的没有明显症状而接受了胃镜检查的患者中,经内镜检查发现的各种病变都有,如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最近就有一位38岁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患者,在做胃镜检查时,发现他同时存在食管炎、糜烂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就诊时始终说自己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是否还需要复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病均密切相关,其中除了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这两种疾病外,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感染者未来胃癌发生的风险,同时感染者可能还会有其他获益,如降低溃疡病发生的风险、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等。根除治疗对于年轻患者获益较大,而对于老年患者就需要权衡利弊了。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主要通过含有抗生素等多种药物的联合疗法,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必然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理想的治疗方案应当是基于细菌药物性检测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再结合感染菌株及感染者自身特性,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但由于幽门螺杆菌在体外培养条件苛刻、费时、费力,培养阳性率也很难达到理想水平,而细菌耐药基因检测费用较高,因此该检测目前还不能普及,目前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医生普遍采取的是经验性治疗。患者治疗后症状是否缓解,与细菌是否根除没有必然关系。症状没缓解不代表细菌没有根除;症状完全缓解也不能提示细菌一定根除了。因此,细菌是否根除,还需要通过复查呼气试验检查来明确。由于中国地区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比较高,目前的根除方案根除率都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即使较好的方案也可能会有10%至20%的失败率,因此,需要通过复查才能明确细菌是否根除。此外,幽门螺杆菌在人与人之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尤其在家庭成员之间,只有在治疗后确定细菌根除,才能够真正地消除传染源。